律师可以陪同嫌疑人接受讯问吗?讯问时有什么基础规则?
一、律师能否陪同嫌疑人接受讯问?侦查阶段若讯问对象是未成年人,应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;若无法通知,可通知其他合适成年人(如律师)在场(《刑事诉讼法》第281条)。部分地区试点“讯问时律师在场”制度(如重大案件),但尚未全国推行。一般情况:现行法律未明确规定律师有权在场陪同嫌疑人接受讯问。侦查阶段的律师角色主要为提供法律咨询、代理申诉控告等(《刑事诉讼法》第34、38条)。例外情形: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辩护律师可申请在场见证对嫌疑人的讯问,但需检察机关或法院批准(《刑事诉讼法》第174、192条)。二、讯问的基础规则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及相关规定,讯问嫌疑人需遵守以下程序:时间与地点传唤、拘传持续不得超过12小时,重大案件不超过24小时;不得以连续传唤变相拘禁(《刑事诉讼法》第119条)。讯问应在看守所或办案场所进行,禁止“场所外讯问”。权利告知首次讯问应告知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、申请回避,以及如实供述可从宽处理(《刑事诉讼法》第120条)。特殊群体保护未成年人:需通知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在场。聋哑人:应提供手语/文字翻译(《刑事诉讼法》第121条)。笔录核对与同步录音录像讯问笔录需交嫌疑人核对,可要求补充或改正;重大案件(如可能判处无期、死刑)必须全程录音录像(《刑事诉讼法》第124、123条)。禁止非法取证严禁刑讯逼供、威胁、引诱、欺骗等非法方法获取口供,非法证据可能被排除(《刑事诉讼法》第56条)。嫌疑人权利有权拒绝回答与案件无关的问题;有权在讯问后委托律师会见并了解案情。三、律师如何发挥作用?即使不能直接在场,律师可通过以下方式保障嫌疑人权益:在讯问前会见嫌疑人,告知权利义务及应对策略;对非法讯问(如刑讯逼供)提出申诉、控告;审查讯问笔录或录音录像,申请排除非法证据。总结中国法律对讯问程序有严格规定,但律师在场权仍有限。若遭遇权利侵害,建议及时联系律师或向检察机关申诉。具体案件可结合地方司法实践进一步咨询专业律师。
